海蔻通 > 八卦 > 正文

​她是苏振华将军最后一任夫人,将军病逝后,她花了10年为丈夫作传

2025-10-25 17:12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她是苏振华将军最后一任夫人,将军病逝后,她花了10年为丈夫作传

苏振华乃近代史上声名卓著的革命家,其历任红 12 团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区政委以及第二野战军 5 兵团政委等要职。建国伊始,他荣膺上将军衔,其后更出任海军政委,为新中国的海军建设立下了赫赫功勋。

苏振华上将

苏振华一生有过三次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包办婚姻,毫无幸福感可言。第二任妻子孟玮抛弃他和6个孩子毅然决然而去,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婚姻。直到遇到了第三任妻子陆迪伦,二人圆满度过幸福的一生。

苏振华和他的妻子

浪漫的邂逅

1950年10月1日,14岁的陆迪伦站在怀仁堂舞台上。她穿着崭新的藏青列宁装,发辫上系着红绸带,随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舒展双臂。台下第一排,苏振华将军的茶杯悬在半空,忘了喝下去。"这孩子的眼睛会说话。"他低声对肖劲光司令员说。

陆迪伦

散场时,迪伦被朱老总叫住:"小同志,你跳的是《红绸舞》第三变奏吧?"她红着脸点头,老总笑着说:"我在莫斯科大剧院看过乌兰诺娃的天鹅湖,你这红绸舞可比她热闹多喽!"从此,周末舞会的名单里,总能看到"陆迪伦"三个字。

1959年惊蛰那天,方强副司令找到文工团宿舍。"小陆啊,苏政委家里六个孩子没人照顾......"话没说完,迪伦急得直摆手:"首长,我还没谈过恋爱呢!"

方强将军

可当她在北海公园见到穿着褪色军装的苏振华,发现这位48岁的将军说话像说评书似的。 "我15岁当红军,过草地时饿得啃皮带,你猜怎么着?"苏振华突然压低声音,"那皮带煮了三天,还是咬不动!"迪伦"噗嗤"笑出声,手里的糖葫芦差点掉地上。那天分手时,将军塞给她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扉页上用钢笔写着:"送给会跳舞的同志"。

简单浪漫的婚礼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终修得正果。1960年3月,在贺龙元帅主持下,他们在广州举行了简约的婚礼。

洞房是军区招待所的普通房间,墙上贴着大红"囍"字。迪伦从行李里拿出母亲留下的银镯子,轻轻戴在手腕上。"这是我娘的嫁妆。"她对苏振华说。将军从铁皮箱底翻出枚生锈的军功章:"这是我第一次打仗得的,给你当聘礼。"

苏振华和陆迪伦

婚后第二天清晨,迪伦蹲在院子里给孩子们补袜子。8岁的小儿子苏承德跑过来:"陆阿姨,我帮你穿针!"她抬头笑着应,手里的针脚细密得像跳舞。傍晚,苏振华回来看到这一幕,悄悄把军区发的营养品塞到她枕头底下。

苏振华和他的孩子们

特殊时代风雨同舟

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苏振华被押去河北农场喂猪。迪伦悄悄把孩子们托付给战友,自己背着铺盖卷就跟去了。零下二十度的天气里,他俩在粪池边掏粪,冻得通红的手攥着竹耙。有天暴雨冲垮了猪圈,苏振华发烧说胡话:"迪伦,你走吧......"她攥着他滚烫的手:"我是你媳妇,说什么傻话!"

曾经最艰难的时候,迪伦把陪嫁的银镯子换了两袋玉米面。"这镯子是那个年代的纪念品,以后给孩子们讲艰苦奋斗的故事。"她对丈夫说。在漏风的土屋里,她用报纸糊窗户,用干草编草鞋,还在墙根种了几株辣椒——这是夫妻俩仅有的"奢侈品"。

劳改图片

永不褪色的记忆

1979年2月7日,苏振华将军与世长辞。迪伦抚摸着丈夫的遗像,发现相框背面贴着张泛黄的便签:"迪伦,谢谢你让我成为有家的人。"她泪如雨下,这个陪她走过二十年风雨的男人,把最后的军功章都留给了孩子们。

苏振华访问苏联

十年间,迪伦翻出泛黄的日记、磨损的军装,在台灯下一笔一画地写着:"1960年5月12日,振华给孩子们讲飞夺泸定桥,小承德听得眼睛都不眨......""1967年3月20日,我们在农场种的南瓜丰收了,振华说这是胜利的果实......"

苏振华逝世

尾声

1987年《苏振华传》出版那天,白发苍苍的陆迪伦来到八宝山。她轻轻放下一束白菊,仿佛又看见那个穿着灰布军装的身影,站在怀仁堂的灯光下,朝她微笑招手。 "爸,妈,我来看你们了。"身后传来儿子陆一的声音。

苏振华和他的孩子

迪伦转身,看着四个子女和八个孙辈,突然想起苏振华常说的那句话:"我们这代人打仗流血,就是为了孩子们能过上好日子。" 夕阳把墓碑的影子拉得很长,迪伦掏出随身携带的银镯子,轻轻放在碑前。镯子内侧,两行小字依然清晰:"革命伴侣,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