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读城〕平武县报恩寺:四川最珍贵的现存明代金丝楠木构建筑群

2025-07-03 01:02 来源:海蔻通 点击:

〔读城〕平武县报恩寺:四川最珍贵的现存明代金丝楠木构建筑群

文 / 杜思坦

国内以“报恩”为名的庙堂颇有几处,南京的大报恩寺就有“江南佛寺之始”的美誉,而四川平武的另一处报恩寺,则以巧夺天工的转轮经藏、婀娜多姿的千手观音像、千姿百态的龙雕、奇巧严谨的斗拱、色彩绚丽的壁画和清一色金丝楠木构造这六绝闻名于世。除去壁画,六绝中的五种都与珍稀楠木有关。甚至,整个报恩寺全部由楠木做成,不仅是大殿,这个寺院原来找不到一根不是楠木的木头。有人感叹,“架构报恩寺的楠木,有与孔子庄子生活在同一时间的,有与李白杜甫同时呼吸过的,有从苏东坡头上刮过的风可能吹落过一两片楠木的叶子。” 当然,现在它们都是报恩寺的独特魅力之源始。

▲ 报恩寺布局谨严,浑然一体,红墙绿瓦,雕梁画栋

平武县古称龙州,地处深山,是个历史悠久的小城,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位于平武县城的中心地带,和周围山水相连,其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沿着一条300米长的中轴线,山门、钟楼、天王殿、大悲殿、华严藏、大雄宝殿、碑亭、万佛阁等主要建筑所有建筑对称排列,完全仿照北京故官布局设计,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明代中期罕见之遗构”。寺内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飞檐凌空,金碧辉煌,淡定、大气且超脱。虽然名为报恩寺,但寺庙中却并没有和尚,整个庙堂华丽得如同宫殿一般,“深山宫殿”之称由此而来。事实上,作为宫殿式庙宇的报恩寺向来被认为是土司的家庙,大雄宝殿里供奉的就是皇上御赐的木牌。当地广为流传的龙州宣抚司世袭土官佥事王玺有心谋反又怕灾祸,将原本的华丽宫殿改为庙宇以报皇恩的故事,则更好地印证了“偏远州府的汉族官僚政权对于中央皇权的想象和模仿”之说。

▲ 报恩寺所有的柱、梁、枋、椽、檩等木构件,都是用楠木建成

千手千眼观音自然是报恩寺内的第一镇寺之宝。世上不乏各种材质的雕刻观音像,唯独珍稀楠木做成的观音像让人感觉恰如其分。楠木淡雅文静的纹理,温润柔和的质地,犹如绸缎的光泽感和散发出的缕缕幽香,低调中透出优雅与高贵,恰能最好地体现出观音慈祥大爱、惠泽万物生灵的特点。报恩寺大悲殿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系用整根千年金丝楠木精雕而成,高达9米,头戴宝冠,身披菁纱,璎珞垂地,赤双足,立于仰覆莲花宝座上,体态柔媚,高大匀称,安详中透着高贵和威严,只有震撼二字可以形容。其身后呈扇形密布的千余只手,或前后参差,或左右环绕,或上下重叠,总之互不遮掩,悬空排成15道圆孤,抬头凝望,宛如一朵巨大而怒放的金菊,美丽而壮观。和千手观音像同为镇寺之宝的,是华严殿内的转轮经藏,这也是古代木工的巅峰之作。高11米,直径7米,共分7层,形似一座七级佛塔,藏体上雕有各种神像、木雕彩绘、佛像经典。这个坚韧金丝楠木质地雕造而成的转轮经藏,时至今日仍能转动,佛教认为将它转动一圈,犹如念诵“六字”真言一遍,可消灾免难,延年益寿。

▲ 高达九米的贴金千手观音,由整根楠木缕空精心雕成

由于工艺的原因,在岁月的侵蚀下,古代建筑多是脆弱的,然而全数由珍贵楠木构建而成的报恩寺却有着不可思议的坚固,历经百年风霜而不腐,历史上平武县曾经历过三次地震,报恩寺都安然无损。起顶是所有报恩寺内建筑的必然做法,寺内建筑还有2000多个斗拱,这些精巧的斗拱因了金丝楠木不易变形开裂,涨缩性小且硬度中握钉力颇佳的特点,彼此拉连,成为报恩寺存在几个世纪的关键。如果观察细致的话,就不难发现,报恩寺的每一处檐角都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向上的弧度,像急流中的浪花。这个弧度不仅赋予了线条的变化,而且非常实用,适宜于南方多雨的特点,同时又把檐下的楠木构条显露出来,让阳光可以照射殿内。有人曾试图细数寺檐下亦由楠木雕琢的莲花瓣,究竟是6666个还是9999之数。但无论是何种数值,它们都是对大自然最精华的写意。当森林的雾霭和岷山的太阳在那些金丝楠木的线条上萦绕时,莲花之意才浮出理念之水,呈现她的感性之身。

▲ 寺内随处可见姿态各异的龙的形象,故有山中“龙官”之称

【读城观察】

(上下滑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