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2025-07-05 15:13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这个观点是日本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南宋在崖山海战之役后灭亡了,中华文化传统断绝了;明朝灭亡后,汉民族的衣冠也断绝了“。日本原本没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自称其为“八大洲”或“八大岛”等。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使根据中国皇帝国书中的称呼将其国名改称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隋唐之后,日本开始大规模接受汉文化,日本文化谱系中的中国影子随处可见。日文、医药、茶道、饮食、弓道、服饰、礼仪以及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弥生文化”,无一不是受中国的影响。尤其古代中国的《礼记》传入日本,才不断发展成就了所谓的“大和文明。所以日本认为自己是中国唐朝文化的衣钵传人。

鉴真东渡

崖山海战:南宋祥兴二年正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门海域展开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万,动用战船2千馀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灭亡。太傅张世杰护杨太后突出重围,左丞相陆秀夫携少帝突围无望,遂杖剑驱妻子入海,并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蹈海殉国。大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崖山之战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南宋虽然覆没,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崖山精神”,即中华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大义,鼓舞后人。但是崖山海战之后,汉人和中华文化经历了至暗时刻。

文天祥

崖山海战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腐化;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明朝灭亡后,满族入主中原。从此后,中国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黑暗时期。明朝的各项先进军事思想和武器装备被遗弃,各种对于清政府不利的古代书籍被焚毁,一些文人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清政府要求汉人“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进行各种屠杀迫害。最为严重的是,满族人奴役了汉人的思想,让汉人没有了气节。清朝的腐朽,残酷,毁灭中华文化,将中华带入闭关锁国的境地,最终沦落为东亚病夫。

崇祯帝吊死煤山

崇祯帝

扬州三日

宋朝和明朝的灭亡都是对汉人文化的严重打击,几乎是亡国灭种的打击。汉人先进的文化被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踏碎,汉人生灵涂炭。“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其实说的是华夏文化的断层。以史为鉴,希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早日实现伟大复兴。此次新冠状疫情,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各种灾难后依然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