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中国空军王牌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啥水平?

2025-08-27 07:49 来源:海蔻通 点击:

中国空军王牌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啥水平?

第七十七期:《这个真阔以》。

近期不少业界人士认为,中国目前来说最大的短板就是在攻击远程战略打击能力上有着严重欠缺,因此一直保持神秘的轰-20再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众所周知,不管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在战略核武器的投送上都拥有完整的三位一体和打击能力。所谓的三位一体和打击能力指的就是在海洋有战略核潜艇可以潜射战略核导弹发动攻击,在陆地上则有大量的战略导弹在本土发射进行打击,在空中则有战略轰炸机利用隐身以及高空高速等方式进行核打击方式。

一般来说,对于仅有轰6这款多年改装几乎要用完26个英文字母战略轰炸机来说,其能力已经成为一种短板。而所谓轰20的出现正是解放军空军完成核打击体系的重要装备。按照美国模式的发展来说,这种说法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对于在战略目标和美国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来说,中国空军真的需要一款在功能上与美国B2功能地位非常类似的一款战略轰炸机吗?以目前的中国军队发展趋势来说,解放军空军的这款轰20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美国的B2轰炸机是一款利用自身隐身性能规避对方雷达探测的一款隐身突防战略轰炸机,其飞行速度为095马赫,属于高压音速,其翼展52.4米以及21米的长度真的算不上有多么庞大,在一般的战略轰炸机中反而较为苗条,毕竟其主打隐身突防,在飞机尺寸上相对紧凑才是正常的,而在如此紧凑的结构之下却有着可达24吨的有效载荷。

在设计上可以看出,美国军工设计人员在当时精湛的技巧,为了最大化隐身特性,这款轰炸机采用了无尾翼方案。事实上在美军对外公布的资料来看,这款轰炸机的飞行员无一例外的认为,B2是美军轰炸机中最难以驾驭,也是最容易驾驶的一款飞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它奇特的外形,导致整架飞机在空中是非常难以稳定姿态的。为此B2在机翼乃至机身上设计了诸多可动翼面,利用机载航电系统中的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的辅助调整。如果一旦飞机的控制系统失灵,实际上飞行员是无法以单纯的操控让飞机保持飞行的。

如今诸多军用飞机乃至无人机上有了类似的技术,可别忘了B2可是一款早在1997年就服役的装备,当时的计算机技术比起今天来差距是非常之大的。也是因为B2有着诸多超越同时代战略轰炸机的设计,B2也成为战略轰炸机中绝对脱防的存在。在服役后就投入到多次美军的空袭任务中,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甚至没有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威胁。

为了将B2的隐身性能发挥到极致,美军给其专门研发M巡航导弹。这款导弹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搭载W80核弹头,并且能够在飞行中保持低噪音、高机动以及低可探测性。曾经有一个令人感到后背发凉的笑话,如果一个国家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遭遇到了极为突然的核打击,那么不用想这一定是美国人干的,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同样的水平。

从这一切可以看出,其实B2就是美国保持国家霸权的重要装备。在极端情况下,美国在完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用核武器抹去一个国家也并非夸张。很多人认为轰20将采用在B2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化的气动设计,配合更加强力的动力系统,做到既能隐身也能保持超音速巡航的能力。

同时由于材料的进步,或许轰20能够直接飞往美国本土执行打击任务。对于中国来说,在战略轰炸机上或许是刚需,但是完全设计出一款和B2功能一模一样的战略级别装备,对于现在的中国军队来说并非那么重要。

以中国立足国防和自身军事体系为主导的这一思路来看,单纯的对着美国人打小抄似乎没有任何道理,毕竟两国军事战略目的之迥异。又是在今天高超音速武器进入高速发展的今天,用高超音速导弹执行战略任务的成功率就是百分之一百,即便是全程在雷达的跟踪范围内搞超音速武器就是单纯的拦不住。

现如今隐身战斗机与探测雷达之间的斗争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自从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被萨马尔导弹击落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证明了单纯的隐身对于有着一定国防水平的国家来说,在大量复杂的各种探测信号面前是不可能达到神不知鬼不觉的效果。

反而在雷达相对单一空对空作战中,战斗机和水面舰艇功率有限的雷达面前实现隐身效果则更加现实。在空中编队中最为脆弱的实际上是在空中最重要的单位预警机,如今战斗机所搭载的远程空中导弹射程已经达到一百公里以上,欧洲的流星导弹甚至可以在一百五十公里外进行目标锁定和攻击,这一距离已经远超一般预警机空编队能够保持的雷达警戒范围机动能力。

比起战斗机极弱的预警机,在遭遇到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编队中的战斗机靠肉身来阻挡导弹攻击。很多人对于预警机有着极为糟糕的刻板印象,认为预警机如果想要拥有正常的工作能力,一定要在机身上顶着一个圆盘或者平衡木。

如今随着雷达技术发展,合成孔径雷达和智慧蒙皮技术的加持之下,圆盘或者平衡木作为雷达天线的需求已经不是硬性需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九零年代的手机相信很多人都见过,为了保证信号甚至还要从手机顶部拉出一个天线。

而如今大多数人使用的手机通信能力是当初手机的数百倍,现在的手机的金属边框既是保证手机结构稳定的框架,同时也是手机接受信号的天线雷达。即便是如此,在数字扫描技术已经如此广泛使用的今天,利用机身庞大的金属结构作为飞机机载综合射频系统的天线又有何不可?

而B2这种飞机的造型如果以机身作为天线,恰好既能保证良好的驾驶对地对海探测能力,同样也能保持对于空中的搜索能力。这一设计并非是单纯的想象和脑补,在美国军方关于六代机可能的设计中采用智能蒙皮正是美国未来在六代机上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

当然了也有人要质疑,即便是现在的轰20可能不是一款单纯的隐身轰炸机,那么就仅靠两名飞行人员如何指挥空中作战机群,就这一点上来说纯属误读。美国的B2轰炸机实际上搭载成员是五人,但是由于B2此前执行任务的对手过弱,所以并不需要满编行动,靠着两名飞行员就可以说到这里。轰20这种过于单纯的名称是不符合这款神秘战机的能力的,或许它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叫空中综合平台,也就是说这款战机可以执行的任务不与采用挂载载荷配置有着直接关系。

轰20既可以当做类似于b2一样在歼二十的配合下组成远程打击隐身集群,在空中加油机的支持下执行对于某些国家的踹门任务,在武器装备模块化大行其道的,或许也可以将装备的导弹卸载换装成同体机质量相近的机载数据处理系统,以两架轰20为核心组成制空集群。

轰20利用其搭载的空中指挥小组分析经过数据中心处理过的各种空中信息,指挥空中集群进行各种作战任务。在这种使用情形下对于飞机在热点空域的续航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飞机上大量电子设备所需要的电力供应也是需要考虑的。

使用容积更大的机身内油箱则是必须,大油箱也能使得在搭载武器执行战略和武器投放的任务中可以做到更大的行程。

对于以上设想的另一个佐证就是这款战机实在是过于神秘,和美国的f22应用方式类似的歼20隐身战斗机,实际上早在最初试飞的二零一一年就已经被居民们不断的看到其身影,直到解放军空军承认其正式服役的二零一七年歼二十几乎是在军民们的目光下看着长大的,轰20则显得极为神秘,甚至至今没有一次被广泛承认的民间目击或者影像资料。

而如今智能机如此广泛的时代做到如此高级别保密岂能是仅仅与b2相近的寻常之辈。轰20的另一个常用代号则是别有意味的The Next,这别有意味的省略号想要表述的内容实则非常隐晦而明显,或许真正的全文是the next generation,翻译过来的意思则是下一代。

当然在轰20正式向大众公开前或许以上的一切都是胡言乱语,总而言之的军事需求绝非和美国雷同。如果单纯用美国军盛展的历程或者概念在解放军身上生搬硬套,不仅说不通也是毫无道理的。盲目的以美国为尊,只能在思维上带来巨大的局限性,何况美国在武器发展的道路上也并非真的能够永远的保持在领先的地位上。

或许最近美国急匆匆的开启了六代机的计划是感受到来自东方的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