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八卦 > 正文

​李雪琴恋爱了,真好啊

2025-07-24 15:54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李雪琴恋爱了,真好啊

"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见性,遇见爱,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廖一梅 ‍

真好啊,李雪琴恋爱了。‍

更好的是,她的男朋友竟然是王一通。

怎么说呢。

李雪琴有眼光!‍‍

看完王一通多篇采访后,我也 get 到他的魅力了。这样的男生,哪个文艺女青年抗拒得了?!‍

王一通长这样。

是不是面生?不认识?‍‍‍

不重要,朋友们,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

重要的,你即将会被他拿过的奖项震惊得外焦里嫩。

他拿过金鸡奖最佳编剧;

拿过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编剧;

拿过电影之夜年度新锐演员;

拿过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编剧;

拿平遥电影节添冀计划荣誉 ......

是不是惊了?

但朋友们,这些也不重要。

对于见多识广、钱多如牛毛的人而言,这是虚的。

什么是实的?

那就是,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来,我们来看看,王一通作为一个人,到底有多与众不同。

导演孔大山说:" 大家见到他尖叫,因为他很符合一个顶流的所有资质,颜值啊,才华啊,代表作啊 ......"

奖项加身,美誉环绕。

但王一通在叙述成就时,不提任何奖项。

他概括半生所得,无非以下:

"八个月大时开始产生回忆,目睹了四楼掉下的一个巨大红气球。

小学五年级曾放飞动物园的一只孔雀,未遭索赔。

大学一年级暑假拍摄了第一部短片,描述了几个高中生的世界末日。

目前刚刚研究生毕业,完成了长篇处女作的拍摄。"

这种远离主流化凝视的记录,透出来的解构与幽默,就很朋克,很迷人。‍‍‍‍‍

他最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是《宇宙探索编辑部》的编剧。

这电影有多牛,无需赘言。‍

但我想告诉你,剧本是他写的。

诗,也是他写的。

这首《浮光》是送给你们作读诗的配乐的

敬请点开

我们来感受一下,《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台词有多好 ......

你看,他就是个诗人。

在宇宙中写诗;

在时间中被召唤;

在虚幻与真相、失去与存在中,寻找一个答案。

文艺女青年对钱不屑一顾(主要是李雪琴超有钱),觉得相貌不值一提(虽然王一通也很帅),唯独才华,春药一般令人无法抗拒。‍‍‍‍‍‍‍‍‍‍‍

王一通在采访中说,他现在经常做梦。

梦不像童年时天马行空,五彩缤纷。而是极其接近真实。

像清醒时的幻想,又像是对未来的预判。有时候,难以分清梦与真实。

" 晕眩是人生的本质。"‍

所以,《宇宙探索编辑》的荒诞与超现实,不是无来由的。

就像他的生活,被抓进去了一角。借由光影流转,替他向世界,表达了某种态度。

若给他一个譬喻。

像是孙悟空。

不是斗破苍穹的大圣。

是另一种语境下的、格格不入的、被视作异类的孙悟空。

他说,《宇宙探索》和西游记一样。故事里的人都怀着一个执念,有自己的困惑,带着伙伴,踏上征程。

王一通和他所饰演的孙一通,"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

他不食人间烟火。

没有七情六欲。‍

他一直在等待麻雀降临。‍‍

他头顶一个锅,隐隐抗拒着与现实连接。‍‍

当召唤响起之后,他开始寻找。

最终,他跟着麻雀,去了另一种未知空间。仿佛一只鸟,从一个村子,飞去了另一个村子。

孙一通戏份杀青后,王一通又演了一个人。

" 孙悟空 "。

一个被留在成都街头的、" 心如死水 " 的孙悟空。

天上腾云驾雾的人掉在地上,变成地上无路可走的荒凉的弃儿。

被时代遗忘,被时间遗漏。

世界大步向前,没人回头看他一眼。

王一通说,这一幕,就像是一种乖谬的仪式。

一个务虚者的符号。

电影出来后,李雪琴喜欢得话不成句。

她说:" 是那种劈头盖脸的好,是那种就算导演上来给我一个大比兜,我还想热泪盈眶给他鼓掌的好 ……"‍‍

她在现场被主持人要求,用一个人名,写藏头三行诗。‍‍‍‍

被指定的人的名字是:郭倩。‍

这就意味着,她要写的三行诗的格式是:

" 郭 .......

.........

倩 ........."‍‍‍

如果是你,你怎么写?‍‍

李雪琴用王一通作灵感,一秒没停,写出了一句诗。‍‍

这句诗是:

" 锅可以接收信号,

也可以阻挡信号。

欠我的答案没有人知道。"

哲思与文意齐具,押韵与憾意齐飞。

太厉害了。

这是现场视频,大家可以膜拜一下。

这会让我想到廖一梅在《柔软》中写下的一句话:‍‍‍‍‍‍‍‍

" 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见性,遇见爱,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懂得。

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遇。

其间生发的映照,都是珍宝。若是还有爱,更是难得!

所以啊,李雪琴,要好好相爱啊。

好好与一个人连接。‍

也用温柔与爱意,抱抱曾经饱受创伤的自己——

告诉你自己,你可以等到的。你值得。

李雪琴被伤害太多。

幼时,她因身材一直被语言霸凌。

骂声如影随形。

" 肥婆。"

" 母猪。"

" 死胖子。"

上了初中,又成了恶俗玩笑的牺牲品。

男生互相攻击时,会说 " 你是她的老公 "。

她向心爱的男生表白,无一不惨遭拒绝。

" 我不能和你谈恋爱。因为我跟你谈恋爱了,我的哥们都嘲笑我。"

到了大学,她喜欢上一个人。

在她眼里,那是北大最明媚的光。她一再表达爱意,对方不为所动。

李雪琴问:" 我该怎么做?"

男生说:" 你要是瘦了,我就跟你在一起。"

后来她瘦了不少,男生也答应了她的追求。但那些 " 爱的前提 ",依然源源不断。

某次聚会,男友把她的好友抱了起来。

李雪琴心生羡慕:" 我要瘦到多少斤,你才会抱我呀?"

他又露出了熟悉的神情。

" 我真的抱不动你。"

" 你怎么也得瘦到 100 斤吧。"

后来。

她十分抗拒拥抱。

怕被触碰到 " 体重 " 的伤疤。

她受了很多情伤,用冷漠将自卑包裹。

大三下学期,李雪琴患上了抑郁症。

她走投无路,求助校医。

校医的解决办法,却是不顾她的请求、差点下跪,将她的情况告诉了学院,以便及时甩锅。

最后老师、同学、家人都知道了。

她再受打击。

后来李雪琴去纽约大学读研。

本以为,遍地名流,会互相提携。可看到她刚刚本科毕业,就没人理她了。‍

她感到特别虚无。

也特别没有归属感。

回国后,她和同学创业。

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2025 年 1 月,李雪琴用刀在手腕上划了三道口子。

她打算自杀,但失败了。

冷静下来,止血后,继续完成没完成的 PPT。

顺便给朋友发了条信息:我刚刚浪费了一个小时的加班时间自杀,没死成。

人们总是说:" 人要爱自己,美是多元的,胖也很可爱。"

可这种告慰,并不能消除现实的梦魇。

李雪琴说:

" 我没办法用这种角度安慰自己。因为一直以来感受到的排斥是真实的。"

她渴望被爱。

被拥抱。

有一次,她在一个节目里,遇见一个女生。女生和她闹着玩。

环腰。举起。让她在空中旋转。

离地腾空的瞬间,李雪琴惊讶不已。

" 你真能把我抱起来?!"

"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是可以被喜欢和爱的?"

这个小小的举动,令她百感交集。

" 我心里那块枯萎的地方,今天因为你发了小小的芽。

你治愈了我心灵深处,一块曾经我以为已经坏掉了的地方。"

每一个看过这一幕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如今,她等到了那个爱她、喜欢她、还能轻松抱起她的人。

他们在街头牵手。

他会帮她扣衣服。

在午夜的马路上,背着她狂奔。

他会在电影中,呼应她 " 宇宙的尽头是铁岭 " 的梗。‍

既然你说,你在宇宙的尽头。

那我就在宇宙的尽头,呼唤爱。‍‍‍‍‍

他会在她发言时,情不自禁地微笑。

他和李雪琴一样,一肚子的才华。

一肚子的幽默。‍‍

她说:" 可能我们这一生也追寻不到答案,但是可以找到同伴。"

不论这份感情,会流经何处,流到哪里。

但在这个过程里,孤独的鲸在寂寥的海洋中,遇见了同样赫兹的同类,孤独的青鸾遇见了另一只青鸾。

他们灵魂共振。‍‍‍‍

彼此吸引。

他们因为对方,终于圆满。

一个不再社恐。

一个不再外貌焦虑。‍‍‍‍‍‍‍

一个不再活在梦与现实的交界。‍‍‍

一个不再汲汲于自己是否配得上。

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命运的祝福。

爱,与外界的条件没关系,与他人的评价没关系。爱,就是纯粹地吸引与被吸引,看见和被看见。

少点儿灰扑扑的预设。‍‍

多点儿当下。‍‍‍‍‍‍‍

这比爱得蔚为壮观,爱得正确,更接近爱的本质。‍‍‍‍

祝福你们!

如果可以,希望时光给予你们更漫长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