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生活 > 正文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哪个河流(大禹治水主要治理的是哪条河流)

2025-10-14 18:57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哪个河流(大禹治水主要治理的是哪条河流)

大禹治理的是黄河中下游水系,包括黄河及其支流和这一区域的其他一些河流和湖泽。具体如下:

不废江河万古流

今陕西境内:

沣水:古时发源于秦岭,北向经长安入渭水。

渭水:发源于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向流入陕西,汇合沣水、泾水、漆水、沮水后入黄河。

今山西境内:

汾水: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经山西中部于河津县汇入黄河。

漳水:北源清漳水发源于昔阳县,南源浊漳水发源于长子县。在涉县汇合经河北大名入卫河。

今河南境内:

洛水:发源于陕西洛南县冢岭山,南向经河南洛阳汇合瀍水、涧水,经偃师汇合伊水,于巩县入黄河。

伊水:发源于熊耳山,东北向经偃师汇入洛水。

济水:发源于济源县王屋山,东南向穿黄河入山东再入海。古济水下游河道今已不存。

今山东境内:

灉(yōng )水:古时为济水支流,流经今菏泽县。

沮(jǔ )水:古时为灉水支流,在菏泽汇合灉水后注入雷夏泽。

大泽今已干涸,大禹曾经走过

雷夏泽在今山东菏泽东北,唐代后逐渐消失。

这一流域古时还有众多类似的低洼地形成的湖泽,今大多已不存。如:

荥泽:  在今河南郑州西北、荥阳北,于济水、黄河相通,西汉后逐渐消失。

孟渚泽:在今河南商丘东北、虞城西北、山东单县西南,元朝后逐渐消失。

今天单县的浮龙湖就位于古孟渚泽地理范围之内。

菏泽:  在今山东定陶东北,唐朝以后逐渐消失。

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北,与古济水相通。宋朝以后逐渐消失。

图中可见雷夏泽、菏泽、大野泽地理位置。

大陆泽:在今河北隆尧、巨鹿、任县间,古时占地很广,又称广阿泽、巨鹿泽。清朝以后逐渐消失。

五千年前的疑案迷雾重重

大禹与其父鲧是上古华夏部落联盟中夏部落的首领。鲧采用筑堤围堵的方法治水失败,并被舜诛杀。大禹接手治水任务后,总结教训,效法共工采取"疏川导滞,钟水丰物"的方案,终获成功。

共工氏族是世代相传的治水世家,祖居地“共”在今河南辉县。

传说与火神祝融作对而怒撞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就是他们的祖先。

根据《韩非子》记载,尧让位于舜时,鲧与共工都反对,共工被流放于幽州之都,鲧遭诛杀于羽山之野。鲧死于非命的真实原因似乎与治水一事关系不大。

群山回响,诸水之源

由于大小河流都发源于山区,所以按此方法治水需先治山。大禹治理过的山川有:

陕西的岍(qiān)山、岐山、荆山、梁山、华山;

山西的雷首山、太岳山、析城山、恒山、太行山;

河南的王屋山、砥柱山、熊耳山、登封山;

山东的陪尾山。

以上是根据《史记》和《尚书》、《论语》、《孟子》、《庄子》、《国语》、《左传》等先秦典籍做出的总结。尤其是《尚书 · 禹贡》记载了很多治水的细节。

龙门今始为君开

传说大禹为疏导被峡谷阻断的一段黄河(今山西河津西北、陕西韩城北)曾凿石扩大峡口,即所谓的龙门。

大禹治水的工具之一:耒耜(lěi sì)。

夏、商、周、秦、唐祖先共建功业

大禹治水非一人之功,他还邀请契、弃、皋陶三名氏族酋长协助,后期益和三苗族人也加入。

契即后来商族的始祖,他掌管教化。

弃即后来周族的始祖,又名后稷,掌管农业。

益即后来秦人赵人的始祖,又名伯益。

皋陶是少昊氏之后,他掌管诉讼。后代封于蓼国(安徽六安)。又诉讼官称“理”,是李姓也包括李唐王朝祖源。

大禹足迹遍华夏

南方的三苗长期与华夏部落联盟处于对抗状态。他们参与了治水,成功后并未获得满意的奖赏,又再次反叛,大禹对其进行了征伐。

取得胜利后势力覆盖了江汉流域,后大禹开始称王,奠定了夏王朝国家的雏形。

大禹还在涂山(今安徽蚌埠西)举行诸侯大会,四方臣服,铸九鼎以纪功。这可以说是统一中国的象征性事件。

大禹巡守东南,在苗山(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再办大会,根据诸侯纳贡与贡献大小计功行赏,对于有意怠慢的防风氏(居于今浙江德清)果断予以诛杀。

这是大禹行使王权的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诞生已经呼之欲出了。

大禹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治理的,正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两年前,也就是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在美国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公元前1920年的洪水暴发为中国传说中的大洪水和夏朝的存在提供依据》。

这篇文章指出,青海循化县的积石峡附近,在公元前1920年曾发生大规模的山体崩塌,滑落的山石堵塞了黄河而形成了一个巨型堰塞湖。

这个堰塞湖最终可能形成了溃坝,并引起了下游的特大洪水。据估计,这次洪水大约相当于七个九八年长江洪水的量。

这次大洪水,应该就是大禹治理的那一场大洪水。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