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哭墙:成天对着一堵墙哭的民族,却站在了人类的金字塔尖?

2025-07-27 18:52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哭墙:成天对着一堵墙哭的民族,却站在了人类的金字塔尖?

哭墙:一堵犹太人哭诉流亡之苦的墙

哭墙,也被称为西墙,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500余块石头堆砌而成,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的西侧,是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仅存的一段。

犹太人将此墙看作是无上的精神圣地。千百年来,无数流落在外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赶来,聚集在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

犹太人为何对一堵墙如此执着?

公元前11世纪,大卫王统一了犹太各部落,创立了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

大卫王离世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了王位,并在圣殿山上兴建了一座圣殿,也就是“第一圣殿”,作为朝拜犹太教神主耶和华的地方。这里随之成为了犹太人的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军队攻占耶路撒冷,“第一圣殿”惨遭焚毁,数万名犹太人被俘虏,史称“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国消灭巴比伦王国,犹太人被放回故里,并被允许重建圣殿。犹太人重返故里后,开始在圣殿原址建立新圣殿。

公元前516年新圣殿完工,即“第二圣殿”。在之后的百年间,犹太人对第二圣殿不断进行着修葺与扩充。

公元70年,罗马军团攻陷耶路撒冷,他们不仅对犹太人进行了血腥的屠杀,还将“第二圣殿”夷为平地,只留下了圣殿西墙,即今天的“哭墙”。幸存下来的犹太人也都被驱逐出了巴勒斯坦地区。

直到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才被允许每年在安息日时可以获得一次重回故里的机会。这一天,无数犹太人聚集在墙前,面壁而泣,“哭墙”由此得名。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巴勒斯坦,他们在第二圣殿遗址上建立起了阿克萨清真寺,但并未拆除哭墙,而是将它作为清真寺的一座围墙而保留了下来。这也为后来犹太人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埋下了祸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数百万的犹太人惨遭德国法西斯的杀害。一次又一次惨痛的历史遭遇,让犹太人愈发寄情于“哭墙”,它成了犹太人信仰与团结的象征。

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在与阿拉伯世界的战争中败北,哭墙落入了约旦之手。在约旦统治时期,犹太人被完全逐出了耶路撒冷旧城,他们无法前往哭墙进行祷告。

直到19年后的1967年6月,以色列才通过“六日战争”夺回了哭墙。

从此,哭墙下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或面壁肃立,或低声祷告,或悲戚啜泣,还有许多游客亦慕名而来,感受历史带来的震撼。

如今,很多来到“哭墙”的人会往墙缝里塞入写着自己心愿的纸条,他们认为这里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这让“哭墙”又多了一层身份:承载人们心愿的许愿墙。

犹太人:惨是惨了点,却最终站在了人类的金字塔尖?

纵观犹太人这个民族的历史,他们确实是一个灾难深重、令人同情的民族,但他们更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民族。

犹太人在长期的漂泊中、在被排挤、在躲避杀戮、在饥饿与苦难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这个民族不仅没有消失,更是奇迹般的在世界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如今,犹太人在金融业、电影业、新闻业、娱乐业等多个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一千多万的人口中,有六百多万人定居以色列,五百多万人定居在美国,其余散居在世界各地。

虽然整个民族只有一千多万人口,却涌现出了一大批影响世界的伟大人物:爱因斯坦、拉斐尔、洛克菲勒、毕加索、索罗斯等。

有一项调查显示:以色列人是全世界藏书和读书最多的人群。

也许这就是他们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犹太人父母对孩子从小提出的要求就是:

“永远提出为什么”

拥有坚定的信仰、及其重视教育,难怪这个民族能千百年来屹立不倒,且最终站在了人类的金字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