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犯我者虽远必诛:以色列连续9年暗杀复仇巴方,911后美国也学会了

2025-07-31 17:03 来源:海蔻通 点击:

犯我者虽远必诛:以色列连续9年暗杀复仇巴方,911后美国也学会了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一场震惊世界的惨案彻底改变了奥运史。黑九月组织的恐怖分子闯入奥运村,残忍杀害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以色列随即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复仇行动,这场行动的幕后推手,正是以色列历史上唯一的女总理梅厄。

梅厄这位古稀老人虽年过七旬,但骨子里仍带着开国元勋的强硬。在得知慕尼黑惨案后,她立即签署了一份针对11名巴勒斯坦人的暗杀清单。这份清单的背后,是以眼还眼的复仇理念。

当时的巴勒斯坦因没有统一的体育组织,被国际奥委会拒绝参加慕尼黑奥运会。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两次致信国际奥委会,均未获回应。这种被边缘化的挫败感,最终引发了黑九月组织的极端行动。

西德政府在处理人质危机时表现得手忙脚乱。他们派出的狙击手竟是业余爱好者,而不是专业军人。整个营救行动更是被电视台全程直播,完全暴露了行动细节。最终的解救行动惨烈收场,所有人质遇难。

梅厄随即启动了代号为"上帝之怒"的复仇行动。摩萨德特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追捕,从罗马到巴黎,从塞浦路斯到黎巴嫩,一个个黑九月组织成员相继被击毙。行动最高潮是1973年的"青春之泉行动",以色列特种部队突袭贝鲁特,一举消灭多名巴解组织高层。

这场持续9年的全球追杀行动,展现了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强大实力。但它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国家暗杀是否应该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这场行动虽然满足了以色列民众的复仇心理,却也在中东地区埋下了更深的仇恨种子。

在这场充满争议的行动中,梅厄展现出了不同于其他政治家的决断力。她用铁血手腕为死难者复仇,却也让以色列在国际社会中饱受争议。这或许就是历史的矛盾之处:正义与复仇的界限往往难以分清。

说到暗杀行动的具体执行,摩萨德特工们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他们化身成各行各业的人物,潜伏在世界各地。有人扮成服务生,有人假扮旅游团导游,还有人伪装成酒店清洁工。这帮特工真是人才,演技可以说是一流。

摩萨德的第一个目标是瓦埃勒·祖阿特尔。这位黑九月组织的创始人,成天在罗马招摇过市,压根没把以色列放在眼里。1972年10月16日,他照常开着自己那辆拉风的菲亚特轿车上街。谁知道车底早就被人装了炸弹,一脚油门下去,"嘭"的一声,人就没了。

第二个倒霉蛋是马哈茂德·哈姆沙里。这位在巴黎当PLO代表的家伙,整天跟法国女人谈情说爱,日子过得可滋润了。摩萨德特工假扮成记者,约他见面。在他家里装了个特制电话,等他一接电话,"轰"的一声,又是一条人命。

最神奇的要数巴塞尔·库拜西的案子。这哥们躲在塞浦路斯,以为海岛安全得很。谁知道摩萨德派来一位"艳丽女郎",跟他眉来眼去。等这位"美女"把他骗到床上,掏出手枪"砰砰"两下,库拜西就去见真主了。

在黎巴嫩,摩萨德更是玩出了新花样。他们专门租了一栋公寓,把整个楼都装满了炸药。等目标人物卡迈勒·纳赛尔一进门,直接引爆。这哥们连同他的小弟们,全都上了西天。

1973年4月9日晚上,摩萨德在贝鲁特搞了个大动作。特工们穿上便装,混进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大本营。这次行动干掉了三个重要人物:穆罕默德·优素福·纳扎尔、卡迈勒·阿德万和阿布·尤素福。这仨可都是黑九月组织的大佬级人物。

这些暗杀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有时候用的是远程遥控炸弹,有时候是近身射击,还有用毒药的。摩萨德特工们简直把暗杀玩成了一门艺术。

不过也有失手的时候。1973年在挪威利勒哈默尔,摩萨德特工把一个摩洛哥籍服务员错当成了目标。这哥们正在回家的路上,莫名其妙就被打死了。这下可闹大了,挪威政府立马抓了六名以色列特工。这事儿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以色列政府不得不道歉赔偿。

梅厄老太太这一招可谓是激进。用国家机器搞暗杀,这在国际社会上可是前所未有。她这么做,一方面是要给死去的运动员报仇,另一方面也是要给巴勒斯坦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说实话,这种做法在当时可是吓坏了不少人。谁也没想到,一个国家的总理会公开下令去暗杀别人。这种事情以前都是偷偷摸摸干的,梅厄倒好,直接摆到台面上来了。

这场追杀持续了将近十年,一直到1981年才算结束。期间死掉的巴勒斯坦人远不止11个。摩萨德特工们为了完成任务,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有时候连无辜的人都会受牵连。

这事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以色列的决心。你敢动他们一根手指头,他们就敢满世界追着你打。这种做法虽然争议很大,但确实达到了震慑的效果。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巴勒斯坦人都不敢轻易对以色列人下手。

梅厄这个老太太可真不是善茬。她这一招可以说是狠辣果决,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在她眼里,保护以色列人的安全高于一切,管你什么国际法规不法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