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神秘古国“楼兰”,千年不腐的楼兰“女尸”,为何会消失?

2025-09-18 20:49 来源:海蔻通 点击:

神秘古国“楼兰”,千年不腐的楼兰“女尸”,为何会消失?

提起“楼兰”可能大家都会感觉到陌生,但却不知道它的传奇。楼兰古国作为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是多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却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悄然地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它“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惚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这一切至今还是个没有真正揭开的谜。

《史记》中记录国书时,提及过“楼兰”,这也是其第一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后来的《汉书》,对这个国家的往事,也有不少的记载。

考古资料显示,楼兰古城形成过程久远,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罗布泊发现了史前墓地太阳墓地。古墓有数十座,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七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因此被称为太阳墓。

著名的“楼兰美女”便由此被发现,距今3800年了。

可惜的是,史前文明没有文字记载,对于楼兰的认知,主要还是源自后来的汉朝。中原王朝开始经营西域,从而揭开了楼兰历史崭新的一页。

当时的楼兰属于西域三十六个国家之一,它的国土和敦煌相连,在西汉时期,和汉王朝的联系十分密切。作为曾经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的楼兰古城只存遗迹,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当年的罗布泊水草丰美,既是放牧的好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张骞发现楼兰国时,其统治的疆域有20万平方公里,也算是当时的一个大国。楼兰距离敦煌很近,是西汉和匈奴争夺的战略要地。楼兰周旋于两大国之间,既得到颇多好处,也付出了数次灭亡的代价。

汉朝初期,国势较弱,还没有在西域争霸的实力,一般是忍气吞声,采取和亲的方式来拉拢西域各国。到了汉武帝时代,一代雄主,他决心彻底打通自敦煌至楼兰的交通线,这条线路据史载:“从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井转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魏略·西戎传》)当然,楼兰是要冲,虽然小,但是繁华。西汉时期,楼兰的总人口不过14000余人,士兵总数不足3000。不过,在西域的三十六国当中,这个规模算是比较大的,但是在西汉帝国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那时的楼兰曾经是繁荣富庶的国家,它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周围绿树环绕,水流清澈,水土肥美。这里商业发达,寺院林立,还能制造铁器和兵器。

公元前108年,受汉武帝派遣的从骠侯赵破奴率领700轻骑所向披靡,攻破楼兰,俘楼兰王。楼兰降服于西汉。论功行赏时,汉武帝封赵破奴为浞野侯,辅佐赵破奴攻袭楼兰国的王恢也被封为浩侯。

公元前77年,汉昭帝派遣大将军霍光遣平乐监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更其国名为鄯善,迁都扦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其后西汉常遣吏卒在其伊循城(今新疆若羌东米兰附近)屯田,镇抚其国。并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

东晋时期,中原群雄割据,混战不休,无暇顾及西域,楼兰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后来稳定后,中央政府设置西域长史一职,治所就在楼兰,楼兰也因此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从长安出发,古丝绸之路一路西延,到达楼兰时开始分为南北两道。

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又在楼兰多次兵戎相见。楼兰作为亚欧大陆心脏位置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处在强大的汉帝国、匈奴和周围许多游牧民族国家夹缝中的楼兰,时常面临生存危机,各国也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西域史名家冯承钧感慨:“考证西域古国今地,往往一件简单问题,变成极复杂的问题,楼兰就是一例。楼兰疆域有多大?都城在何处?现在假定虽有几说,尚无定谳。”

公元4世纪左右,曾经风云一时的楼兰消失于历史的视野。

楼兰被誉为“沙漠中的庞贝城”,虽然迅速而悄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却留下了“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埋葬于滚滚黄沙之中!

声明:图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素材源于《神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