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国家为什么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明定陵,后果承担不起

2025-09-25 20:19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国家为什么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明定陵,后果承担不起

引言

在中国考古史上,有一次特别失败的墓穴挖掘行动,这次行动是由郭沫若等人带领的团队进行的一次活动。为什么说他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呢,这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不到位,以至于让文物白白的消耗。加上当时的政治风气,导致了这场堪称浩劫的挖掘行动。

挖掘明定陵

这次行动的带头人是吴晗和郭沫若等人,当时他向国家提出请求,刚开始的时候决定先挖掘永乐大帝的陵墓,但是在考察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发现入口。反而是发现了定陵的入口,所以吴晗当机立断要先对明定陵进行挖掘。得到国家的批准之后,就开始了实地考察。当时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发现这座陵墓的年代已经比较久远,随时随地都会有塌陷的危险。他决定先对定陵进行挖掘,以便于积累经验,为其他的陵墓挖掘做好充足的准备。也正是因为这个错误的举动,让这座陵墓遭遇了没有办法挽救的破坏。在这座陵墓破坏之后,其他的陵墓并没有继续挖掘,反而是搁置了下来。

文物发掘缺少经验

在这次活动当中,他们直接将陵墓当中的皇帝,和其他两位合葬的皇后尸体带回到中科院进行修补。修补完成之后,差点还将这些古人的尸体拿到国外展览。虽然说最后没有发生,但之后又把他们当成地主阶级的代表,放在墓穴的门口直接进行展览。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挖掘,是在多么惨烈的环境之下进行的。

文物缺少保护

大家都知道这些东西经历了岁月的侵袭,以及几百几千年的埋葬,会变得相当脆弱。也许在地下的时候看起来特别完美,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地上,甚至风一吹就会变成粉末。因为这些历史文物跟氧气接触之后,就会瞬间被氧化从而变质,一阵风吹过去就消失不见了,很难想象到原来美丽的色彩。

在明定陵的挖掘过程当中,因为风化的缘故,损伤的文物实在是太多了。3000多件出土的文物,丝绸品占据了很大的部分。那些好不容易得以保存下来的文物,却被像抹布一样放在仓库里面堆积了多年,这些物品碳化相当严重,根本就不能进行修复。还有很多历史文物被人为性的拆卸破坏,这次行动对珍贵的陪葬品造成了巨大的损伤。

结语

这次挖掘行动,是最失败的一次古墓挖掘行动,尽管当初这个举动没有获得多数人的支持,但依旧坚持此次行动。当时国家迫于科学家们的请求,同意了挖掘明定陵,没想到却换来这样一个结局。为了打击这种风气,总理下令禁止挖掘帝王的陵墓,并且这个指令50年不变,100年不动摇。才保留了中国的其他帝陵,为中华民族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笔者觉得没有高超的考古技术的支持下,最好不要动这些陵墓的心思,否则只会破坏的更多。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感谢您的观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寻历史真相

往期精彩文章

史上最坑爹的战役,用的是洋枪,皇帝御驾亲征被俘,朝臣死伤过半

秦朝覆灭时,还有一支50万的大军,他们为何按兵不动?真相感人

清朝灭亡后,清朝军队去哪了?一支当土皇帝,1987年才被发现

雍正驾崩前留下两道密诏,让乾隆稳坐皇位63年!保大清昌盛百年

清末太监辛酸自述:伺候娘娘太难了,鞋子里还要放一样东西

文章题目:国家为什么禁止挖掘帝王陵?看看郭沫若挖掘明定陵,后果承担不起

文章作者:寻历史真相-Rookie

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