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2025-11-22 00:33 来源:海蔻通 点击:

《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详细解读《道德经》80

诸侯争霸

〈原文〉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

小国寡民:地小人少的国家。

什伯之器:指国家军队。什(shí)伯(bǎi):古代军队编制。

重死:重视死亡。爱惜生命。

徙(xǐ):迁徙。

舆(yú):车。

甲兵:武器装备。甲:铠甲。兵:兵器。

陈:陈列。

复:返回。此处意为保持原状。

结绳:结绳记事。

甘其食:使百姓有甜美的食物。甘:使……甘。

望:看。

〈译文〉

地小人少的小国,要尽力使国家有军队但无需使用,使百姓爱惜生命但无需被迫去躲避战乱。虽然有船只车辆,但是不会用于战乱。虽然有武器装备,但是没有必要炫耀。

使百姓保持结绳记事那样的淳朴状态。有甜美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安适的居所,有淳厚的习俗。邻国之间相互看得见,鸡鸣狗叫之声也能听得到,但是,百姓生活一辈子也不用去邻国躲避战乱。

〈解读〉

第七十九章阐述了用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及其对策。本章主要是阐述用弱在国际关系中应当把握的关键性问题。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天道法则,柔弱胜刚强,物壮则老。遵循天道,用弱才是人生正道。

用弱在国际关系中应当把握的关键就是不发动侵略扩张战争,而是走和平发展之路。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周朝中晚期,王权衰微,诸侯邦国为了兼并土地、争夺霸主,天下混乱,战火纷飞。

那些无道的统治者自我膨胀,私心私欲难填,不满足于自己地小人少的状态,贪求他国土地和资源,会轻易发动侵略扩张战争。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战争带来天灾人祸,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逃乱异乡。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有道的统治者无我无为,爱民如子,即使是地小人少的小国,也无贪欲,知足知止,不轻易发动战争。不会以兵强天下,明白“其事好还”的道理。所以,不发动侵略扩张战争,不敢逞强而是用弱,“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尽力避免战争。而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被迫战争,也是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因此,积极加强军队备战,但是不会轻易使用军队。没有了战争,百姓也不会因战争流离失所,逃生避乱。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不主动发动侵略扩张战争,尽力避免战争,努力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有了战争,天下太平,生活安宁,百姓没有逃生避乱的必要,所以,船只车辆也无需用于战乱。武器装备,国家利器也无需用于耀武扬威,无需以兵强天下。

有道的统治者用弱,不主动发动侵略扩张战争,尽力避免国家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集中精力加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走和平发展之路。

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百姓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使百姓保持结绳记事那样的淳朴状态,宽容厚道,朴实无华,坚守道心立身天下,无我无为,使大道在天下畅行。

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百姓利益至上,增进民生福祉,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财富尽力满足百姓的民生需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保障百姓丰衣足食,平安和谐,幸福美满。

走和平发展之路,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国家之间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友好为邻,不树敌不对抗,不搞侵略战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身。和平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一辈子都不会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奔涌他国。

战争是残酷的,破坏性大,危害深远。小国不能轻易战争,大国同样不能轻易战争。柔弱胜刚强,物壮则老,用弱,走和平发展之路才是国富民强的正道。

在社会关系中,人生应当把握的关键也是用弱,与人为善,不纠缠,不对抗,不树敌,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创造幸福人生。

坚守无我道心,人生用弱,则柔弱胜刚强。

和平发展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