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深圳教育:深圳高中排名(精华版)

2025-10-12 13:18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深圳教育:深圳高中排名(精华版)

古有孟母三迁,现有深圳父母们为了小孩儿读书而愁了肠,在深圳做父母的真的不容易呀!

近来闲来无事,经过数天挑灯细研,总结如下深圳高中学校排名初稿。深圳高中由十年前的“三面旗帜”,发展成几年前的“四大”八大“”十大“直至近两年萌芽的“十五大”,只能说深圳的教育提速太快。很快深圳将会有四大(一梯队),八大(一二梯队),十六大(前三梯队)之说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依深圳高中最近数年的发展趋势,我将深圳高中未来数年的排名归档如下:
公办学校:
一梯队4所 一档(深中,深外,实高),二档(深高)。
二梯队4所 一档(红中,宝中),二档(育才,深大附)。
三梯队8所 一档(南外,翠园,科高),二档(二高,人大附,北师附,第二实验,龙城高级)

NO1:深圳中学

创办于1947年8月,招800多人。从世纪的初的全国百大名校发展到目前稳居广东前三的学校,只用10几年时间。
NO2:深圳外国语学校

创办于1990年12月,招800多人。中国小语种的高中哈佛。

NO3: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创办于1985年5月,招500多人。为深圳的实验田而生,近五年广东一本率多次居第一的学校。
此三所各有特色,是学霸(除关系户外,但关系户进去几年熏陶也会变成不一般的学痞)集中地学校,属于广东顶尖名校,985率均过半,与广州百年名校华师附中可合称广东四大名校。由于招生数不同,培养方向不同,不好排名,就如清北如何排名一样。非要排名的话,深中1,外国语2,实高3)

NO4:深圳高级中学创办于1997年9月,招近千人。从十年前不被宝红承认名校,到近几年硬是将深圳高中的“三面旗帜”改为深圳的“四大名校”。
NO5:宝安中学

创办于1984年8月,招1000多人。全国一本率百大名校。
NO6:红岭中学

创办于1981年8月,招1000多人。原名深圳市第三中学,1986年改名为深圳市红岭中学,福田区属重点中学。全国一本率百大名校。
由于这三所也有自己的初中部,高中部通过种种手段也能留下初中部的很多尖子生,广东一本率(现高分率)前二十名校,211率均已过半,能考上这几所也算是学霸,可合称六大。

NO7: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创办于1996年8月,招600多人。随着深圳大学的快速发展,发展特别快,很快超过“八大”尾,是深圳“八大”改为“十大”的首功学校。
NO8:育才中学

创办于1983年8月,招800多人,享受与蛇口同发展,与深附双子星。
NO9:南山外国语学校 创办于1995年9月,招300多人。10年前一本率超翠园后长期居第七,但招生太少。但也只能排在此位了。
NO10:翠园中学

创办于1964年8月,招800多人。前身是“深圳市第二中学”,1985年正式更名为“深圳市翠园中学”,以前”深二“,曾作为深圳的”八大“。十年前还与宝中,红中一起争抢深高生源及名气,现已快沦落到十大开外了。
N11:深圳科学高中(原深圳市第六高级中学),似深圳中学分校

创办于2012年8月,招800多人。深中就是牛,才几年时间,硬是把一个分校建成名校(四大分校为什么只有科高好:1. 深中本来就排第一,2.科高位置好,位于深圳中心龙坂片区)。
NO12: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创办于2007年9月,招近千人。与深高发展一样快,在她的带领下,使深圳有了”十五大“之说的萌芽(南山名校太多,很难再有大作为)。
NO13:龙城高级中学

创办于1995年9月,招1000多人。与龙岗的发展齐头并进。
NO14: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创办于1989年9月,招近400人。没跟随实验脚步,与罗湖一样难有发展。
NO15: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原深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

创办于2017年9月,几年后稳定招千人。即使位置偏,但借助“人大附中”名字高大尚,未来有希望进阶为与深大附中齐名的二梯队二档次学校。
NO16: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中学

创办于2000年9月,招300多人。名字挺高大尚,但南山名校太多,很难提升成绩。同时由于小学,初中是属于民办,校风相对其它名校要差。
以上10所一本率(现高分率)均连续数年过50%,本科率九成以上。即萌芽的15大(那时还无人大附中),与前六可合称“十六大”。

有人会说明德实验怎么没有?

长沙明德实验是不错的学校,但是人家是经过100多年的名校,深圳明德炒作的太响(实际肯定不咋的),不否认初中通过掐尖现象中考表面看起来是不错进步,但普高实际就200多人,国际班100多人(深圳的国际好班就太多了,毕竟深圳有钱人多,小孩出国需求比较多,建议去南山读)。在深圳十大(即将十六)都是经过十几年的沉甸(早几年红中,宝中还不承认深高,只是民间将深高列为四大,其实真正应该叫六大)。

其实深中,深外,实高前三我不想排名,因此这三所均是超级学霸才能考上的。我也大胆的将此三所与广州的华师附中列为广东四大名校,(其实广东还有经常出状元的佛山石门中学,211超高的汕头潮阳实验,中山纪念中学,东莞东华高级学校,广州除华附外的另四大名校省实,执信,广雅,二中,这些学校肯定不承认深外,实高在她们之上),我是站在目前同时预测后几年。大家均知,这几年深圳教育提速相当快。一本率均已超北京,上海,广州。随着高学历人才逐步生根发芽,深圳的教育还会大脚步踏上。头部只会越越尖(前几年努下力考深高还好,这几年如不是特别聪明之人,再努力考宝中都难)。后续的四大,八大越来越难考的同时,四大,八大的排名在广东也会越走越高。

关于有朋友提到的深外不如实高,或排名不對等,简单说一下三所学校区别(同时模拟类似于中国三大神校)

深中,深圳第四老学校(南中一,观中二,平中三),掐尖了福田以东的主要学生。以前有竞赛班,3+3/3+2等非常出名,各种各类的极品人才均有,三所相比最不活跃的学校。=>类似河北衡水中学

深外,建校不到三十年,外语人才特别多(中国很多外语类大学不是985或211,所以表面上看深外上985/211率不显多,但上985及211提档线的人是很多的),女生多,理科显弱点。三所相比,最活跃的学校。=>类似北京人大附中

实高,为深圳实验而生,可以说是深圳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学校,课外活动较多(2018年有一盛举足球队员全入名校),=>类似上海中学

学校排名早已禁止很久了,所有的排名均是民间。我也是闲着太无聊,整个文章,发表一下,或许对某些人有些作用。简单的说,深圳学生分成五类(关系户除外,深中都有不少关系户)。 一类的学霸(考六大),目标是保一本,争211以上。二类是天资还可以,努力学习者(考十六大),保二本,争一本以上。

我们时常会有疑问?为什么南外, 北附等名校不扩招。为什么实高,深附,育才等不顺势扩大规模。反而是现在每个重点学校都在缩招。这也是为了顺应我们经常讨论的头部越头/尖部越尖/阶级分化现象发酵等持续。

为什么前三我敢列为广东四大名校呢?(神校顺德国华纪念中学不算)

1. 深中,深中的名气不是吹的,在广东乃至全国,只认为深圳只有一所中学可以,就是深中。至于利害在哪,太多,就不说了。
弱点是:因为是老校,学风是三所最差,
2. 深外,校友会广东第二名校(华附第一), 重点大学保送率长期居广东第一,本科率连续20几年100%(预示着完美,数字100%比99%强大可不止一点)。
弱点是:理科太弱,前十高校录取率低(连深高都看不起她)。女多,没男
人那么喜欢争,三所最低调学校。
3. 实高,不但连续数年居深圳一本率第一,也连续几年居广东第一。
弱点是:总数量太少从而上名校的人数也就少(211人数比不上六大的宝中)。

深圳八大为什么叫得这么响亮,一当然是成绩好。二是八大均有自己的初中部(这点也关键,保证了部份优秀生涯源)。但最基本是固定/稳定,近二十年八大唯一变化的就是深附取代翠园,换种说法,接下去几十年八大可能还是现在八大(唯一可变的是育才)。唯一变化的就是八大会越难越难考,八大也逐级会成为尖子生(学霸)人才的集中地。

关于排名几个问题:

肯定的是:深高离三大有差距;六大后离六大差距明显(如果有异议,说明脑袋被夹了)。
不肯定的是:
1. 宝中中考录分虽然一直比红中低,但一直认为高过红中,比肩深高。
2. 翠园虽然中考分早就踢出八大,但自认为一直居前八(或者说第七)。
3. 龙城高中考分居十六(也就是我排的十六大尾),但自认为就是十或八大水平。
4. 同理,二实/科高甚至二高也认为自己是十大水平。
只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深圳最不好的龙华中学也有不少考上一本的,最好的三大也有不少上不了一本的,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不上大学甚至不上高中的也很多人才。我的排名仅作参考。简单再阐述说明,人大附假如在龙坂很有可能挤上八大。现在深圳高中格局大致已定(全国十大高中,北师附,北大附,华中附,人大附在深圳都难破局),后续唯一破局的就看科高了,深大附有深大作后盾,只能挤育才了。
关于三大,网上摘录2018届高考: 深中(2015年440):预计2018届高三毕业生27人达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线
实高(2015年439): 总分全省前150名占10人(算是清北线)
深外(2015年437):文尖理强,21人达到清华、北大预录取线,文理尖子生(文科全省前50名、理科全省前150名)人数居深圳市第一(保送数还是居广东第一)
很多高中在深圳占有深圳的有利资源(中考优分录取),但交出的成绩却真的不咋的。比如实高,二实,二高,实中。值得学习的,比如深外,宝中,特别是科高了。翠园这几年在艰难前行,希望老骥伏枥,卡住人附,挤好科高,南外,保住十大名头。

其实大家都知道,好的生源是一个学校的出成绩最主要的。一个新学校无论如何想打破原有格局谈何容易,早几年的华中师附不行,这两年的人大附中同样也不行(在深圳民办的北大南分/富源学校/梅沙书院/清华实验等照样就更不行),四大的分校如果建的太偏远照样不行。好不好并不是靠响亮的名字就可以来实现,也不是靠几场见面会似的忽悠就能起来。
随着十二高(福永)及十三高(松岗)及最近几年新建的高中招生稳定。
公办普高招生数会接近4万,深圳会重点发展民办普通高中,目标2万左右。
6万普高招生数量基本就是未来的峰值(也还是基于未来的10万的中考生的规模,即40%公办普高,60%普高参加高考)。
每年参加高考人数从2020年起稳定在5万以上的人数并在未来几年固定在6万左右。
我前面分析过:科高主要是占了龙坂中心空档并狠狠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不能说明是因为深中的问题(亚迪就比百外差多了)。建新校,除了名气,其次教师。其实主要的还是地域(跟买房有点类似),比如罗外,华城,三高就是因为地域。
去年初稿只排前四梯队,今年改版增加了第五及六梯队(这些学校再过几年本科率都会稳定在50%以上),很牵强附会的把深圳第二所百年老校(观中)排上去了。

注:如有学位房问题及学位房需求可私信

深圳顶尖名校:荔园小学,实验小学,园岭小学,哪个排名最好?

走读~深圳顶尖名校百花片区——双实验学位楼盘详细解说